《证券时报》:专访杭州资本孙刚锋:以母基金为抓手,打造杭州创新创业生态系统

2024年06月05日

文章来源:《证券时报》旗下“创业资本汇”微信公众号


进入2024年,全国各地基金招商竞赛仍在激烈上演。凭借民营资本充沛、创新氛围活跃,杭州在投资界的热度不断攀升。继去年宣布打造“3+N”杭州产业基金集群之后,今年2月,杭州科创基金一举公布了6家拟投GP(基金管理人)。短短一年时间里,这只千亿母基金相继公示了两批13家拟合作投资机构。杭州在招引GP上火力全开,背后打着怎样的算盘?

据悉,“3+N”杭州产业基金集群由杭州科创基金、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整合而成,由其参与投资N只行业母基金、子基金、专项子基金等,最终形成超3000亿元的基金总规模。其中,杭州科创基金、杭州创新基金均由杭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(下称“杭州资本”)全资子公司运营。这两只基金在支持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有怎样的布局?如何在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的同时兼顾市场化?带着这些问题,近期,证券时报记者对杭州资本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孙刚锋进行了专访。

优选行业头部GP 携手产业方推动重大项目落地

证券时报记者:请介绍,由杭州资本管理的杭州科创基金和杭州创新基金,在定位和功能角色上分别是什么?

孙刚锋:杭州科创基金是以杭州资本所属企业杭州科创集团为运营主体,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。投资方向为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”,投资阶段以初创期的科创投资(包括天使投资、创业投资)为主,重点为全市人才创业、中小企业创新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、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政策性投融资服务。截至2023年底,杭州科创基金累计合作规模超600亿元,累计合作子基金数量超200只,累计投资企业超2000家,撬动社会资本超450亿元,成功培育上市企业110家。

杭州创新基金是由杭州市政府主导设立,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市场化国资产业基金,以杭州资本所属企业杭州产投为主体。投资阶段以成长期私募股权投资 (PE)为主。以母基金的形式参股投资或发起设立各类行业母基金、子基金和专项子基金。通过与区县(市)捆绑、与优秀机构合作、与产业方向结合,充分发挥国资产业基金投资撬动作用,重点支持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规模化发展。截至2023年底,创新基金组建规模超850亿元,累计投资项目超过300个,累计投资金额超230亿元,撬动社会资本超800亿元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作为母基金,上述两只基金对子基金有哪些遴选要求?最看重的是什么条件?

孙刚锋:我们遴选合作机构总体上有两个标准:一是,投资机构在业内领先,而且比较了解杭州本地的产业情况;二是,创新基金方面,我们比较推崇与行业的头部机构一起去组建专项基金,推动一些实体项目的落地。比如,和产业龙头一起设立基金,围绕他们的产业链上下游做投资并购,这比原来的盲池基金更实在一些,有了产业资本的运作能力,企业成长也会更快,应用场景更丰富,企业能够比较快地落地并验证其技术和产品。

证券时报记者:杭州科创基金聚焦投早期的中小科技企业,但这个阶段的风险往往较高,作为国有资本如何考虑早期投资的风险?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指导方针下,如何保障资金的安全回笼?

孙刚锋:早期确实面临着较高的风险。我们会从几个方面来保障:第一,杭州科创基金推动了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工作,以进一步完善杭州科创基金在投前、投中和投后工作中的规范性和合规性。第二,基金建立了让利机制,但要保证能优先退出。第三,科创基金有一支专业团队,具备较强的行业知识、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风险管理能力,能够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。第四,我们有专业的专家评审团队,以保证子基金的项目质量和可行性。最后,我们通过基金大脑等数字化管理举措,提高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。

政策性基金也要用市场化眼光来筛选GP和项目

证券时报记者:作为国资投资基金,如何兼顾“市场化”属性?能否以具体的运作案例来说明?

孙刚锋:杭州科创基金虽然是政策性基金,但也是坚持“政府引导,市场运作”原则,以市场化方式来筛选子基金、项目和做决策的。比如设立的西湖大学成果转化基金,依托市场化机构,依靠成果策源单位西湖大学等科创平台的成果资源,以市场化投资决策方式,投出了高维医药、强脑等优质项目。

创新基金方面,我们采用了灵活的运作方式,与国内外投资机构、行业头部企业合作,整合导入综合性、多元化、国际化创新资源,设立行业母基金和子基金,这种合作模式使得基金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市场资源。这不仅提升了基金的投资能力和水平,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市场化属性。在推进重大项目落地上,创新基金还通过“头部机构推荐+市区共同研判+社会机构领投”的机制来发现优质项目。比如,近期创新基金投资的某个具有市场潜力的生物医药项目,在项目选择阶段,我们组织了投资团队与头部机构一起进行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,确保了项目投研论证更加充分。

证券时报记者:业内普遍顾虑较多的是,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提出的返投指标和基金注册当地等条件,使得不少机构望而却步,杭州资本管理的基金如何考虑创投机构的这些顾虑?

孙刚锋:确实,对于一些投资机构来说,最大的压力在于返投,我们制定了合理的返投比例和返投认定范围。比如,杭州科创基金的成果转化专项引导基金,返投倍数最低可至1倍。杭州创新基金,返投倍数已从2倍下调至1.5倍。同时,杭州科创基金优化了返投认定的口径和方式,宽严相济,既避免了难以核算的打统账,又针对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”,加大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“小巨人”企业、“隐形冠军”企业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。我们也很有信心,GP能在杭州找到好的项目。

为了缓解基金募资难的问题,我们还调整政府引导基⾦出资⽐例上限,缓解GP募资压力,杭州科创基金创投引导基金,出资上限从20%提高到25%,天使引导基金出资上限从30%提高到40%,并取消了省市区三级财政出资资金的整体上限。但我们观察到,其实有些GP并不需要拿这么高的比例,更多是为了获取政府的背书而去更好募集社会资本。

以母基金为主投策略 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网络

证券时报记者:除了母基金以外,上述两只基金是否有其他创新的投资方式,比如直接投资?

孙刚锋:我们目前还是以母基金为主要投资策略,直投的比例不高,为什么呢?我们看到国内有些头部机构,一家机构的管理规模高达上千亿元,但我们花几百亿元设立的母基金集群,撬动的基金规模也有两三千亿元,对于发展城市经济而言,用母基金的方式更适合。因为,基金由谁管理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,最重要的是有一批投资人在这个地方找项目做投资,所以,我们要做的是打造一个能够吸引资金、留住资金在杭州做投资,优质项目愿意在杭州落地的创新创业创投生态,而母基金通过链接资金和资源能实现这个愿景。目前,杭州资本与超过140家机构开展合作,无论是科创基金还是创新基金,都几乎投向民营企业,较好地撬动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民营实体经济。

证券时报记者:您提到要以母基金为抓手打造创新创业生态,而杭州本身的民营经济就很发达,为何要强调生态的问题?您认为这个生态缺了什么角色?

孙刚锋:现在的杭州有两个危机感:一是传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受到一定的挑战;二是民营经济中的龙头企业,数字经济比重偏高。因此,整个民营经济结构和体系都面临巨大的创新转型升级需求,打造一个汇聚多要素的创新生态,对活跃杭州的民营经济氛围来说很重要。

这个生态是一个重要的“链接点”。但如何打造这个生态?如果仅靠民营企业去挖掘和投资科技创新,企业或许会因为短期利润最大化,而存在一定的盲点,有些机会可能看不到,部分企业可能还会缺乏远见;如果仅靠国有企业或者财政资金去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、投创新”,这部分资金风险偏好普遍偏低,也确实不适合大举投向早期创新。而通过母基金投向子基金,再链接众多创新项目和资源,整个生态网络就搭建起来了。这张“网”可以尽可能覆盖市场盲点、破除信息不对称的地方,让创业者在这里可以找到资金,基金在这里能找到出资人和优质项目。目前,我们将科创基金向前再延展,谋划设立人才基金,还会启动创新创业学院等项目来“织密”这张创业创新生态网。

政策引导行业“正本清源” 投资应回归商业本质

证券时报记者:近期资本市场新“国九条”正式落地,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上市的门槛,意味着创投基金所投资的企业通过A股IPO退出更难了,您如何看待?

孙刚锋:退出难的背后,本质上就是两个问题:一是此前的估值太高,企业在后期寻求接盘或者并购都受限;二是企业的质量仍有提高的空间,现在只是上市门槛提高,并非不能上市,这就倒逼投资机构改变投资逻辑,无论是企业估值还是质量,都要从严把关。所以,引导一级市场的投资更务实一些,对地方政府而言,投资做得更实,也就更容易招引到好企业、产业也更容易落地。当然,短期内有些投资机构会有阵痛,但长远来看肯定是好的。

证券时报记者:在国资LP成为主流,叠加项目退出不畅的情况下,越来越多早期投资机构也开始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,您如何看待?

孙刚锋:原来那种“烧钱”烧出一个大市场的投资模式在当下已经不适用了,一家看不清商业模式、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盈利能力的企业,不仅仅是政府引导基金参股的子基金不会投,现在就连纯民营资本估计也不会投。当然,对于一个项目是否赚钱有两个概念,一个是财务报表产生利润的概念,另一个是现金流的概念,目前投资人其实更关注的是现金流的概念,而非财务报表上盈利,因为初创企业要实现这点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。创业投资的本质是一种逐利的商业行为,从这个角度来看,资本如今是回归本质和理性。

证券时报记者:您认为,杭州组建“3+N”产业基金集群,相比于其他地方的“基金群”,有怎样的特色和优势?

孙刚锋:综合来看,“3+N”产业基金集群正是杭州产业生态的战略布局所需,杭州科创基金、杭州创新基金、杭州并购基金形成错位发展,构成科技创新产业投资项目并购全生命周期覆盖基金矩阵,以“接力投资”实现企业全阶段赋能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提出了“母基金做生态”的概念,并且充分发挥国资的资本和资源优势,深度布局重点产业和领域,以市场化和专业化的投资机制进行投资,为杭州乃至整个浙江省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。

Copyright@2020 HANGZHOU CAPITAL 保留所有权利浙ICP备202003161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4341号
联系我们
  • 联系邮箱:
  • 联系地址:
    杭州市上城区庆春东路68号国有资本投资大厦
投资申请
INVESTMENGT APPLICATION
商业计划书
将文件拖放到此处或从计算机上传
提交成功
确定